臥式多級不銹鋼泵常見汽蝕現象成因及預防措施
點擊次數:17 更新時間:2025-11-22
臥式多級不銹鋼泵因其高揚程、耐腐蝕、結構緊湊等優點,廣泛應用于供水、HVAC、反滲透及工業流程系統中。然而,在實際運行中,“汽蝕”(Cavitation)是導致其性能下降甚至損壞的常見問題。理解其成因并采取有效預防措施,對延長泵壽命至關重要。
汽蝕的本質是泵進口處液體局部壓力低于其飽和蒸汽壓,導致液體汽化形成氣泡;當氣泡隨流體進入高壓區時迅速潰滅,產生高頻沖擊波,造成葉輪表面剝蝕、噪音增大、振動加劇,嚴重時可導致斷流或軸斷裂。
主要成因包括:
進口管路阻力過大:如濾網堵塞、閥門未全開、管道過長或彎頭過多,導致有效汽蝕余量(NPSHa)不足;
安裝高度過高:泵安裝位置遠高于水源液位,吸上高度超出允許值;
介質溫度過高:高溫液體飽和蒸汽壓升高,更易汽化;
泵選型不當:所需揚程遠低于泵額定工況,導致流量過大、進口流速過高。

預防措施如下:
優化吸入管路設計:縮短吸入管長度,減少彎頭數量,確保濾網定期清洗,閥門全開;
降低安裝高度:盡可能將泵布置在水源液位以下,采用倒灌式安裝;
提高NPSHa值:可通過增大管徑、加裝誘導輪或使用雙吸式首級葉輪提升抗汽蝕能力;
合理選型與運行:避免泵長期在遠偏離設計點(尤其是大流量區)運行,必要時加裝變頻器調節流量;
選用抗汽蝕材料:部分高端臥式多級泵葉輪采用硬化不銹鋼或噴涂陶瓷涂層,提升表面抗沖擊能力。
值得注意的是,輕微汽蝕初期常表現為異常噪音(類似砂石流動聲)和振動,此時應及時停機排查,切勿強行運行。
綜上,汽蝕并非不可控的“天災”,而是可通過科學設計、規范安裝與精細運維有效規避的“人禍”。掌握這些要點,才能讓臥式多級不銹鋼泵在高效、安靜、長壽的命運軌道上穩定運行。